近日,俄罗斯一家名为 Xsolla 的公司宣布裁掉 150 名员工,理由是算法判定这些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不敬业。该公司主要是为游戏行业提供支付处理选项,本次裁员涉及了公司三分之一左右的员工,其利用 AI 算法来判定一个人是否有足够生产力来继续就业的做法也受到了业内抨击。
在发送给被裁员工的内部邮件中,Xsolla 首席执行官 Aleksandr Agapitov 写道:如果他们被 AI 系统标记,那么他认为他们不合适于 Xsolla。
“你收到这封电子邮件是因为我的大数据团队分析了你在 Jira、Confluence、Gmail、聊天、文档、仪表板中的活动,并将你标记为不敬业和效率低下的员工,”Agapitov 发送的电子邮件中写道,由 Game World Observer 获得。“换句话说,当你远程工作时,你并不总是在工作场所。你们中的许多人可能会感到震惊,但我真的相信 Xsolla 不适合你。”
远程办公以来,Xsolla 的员工将工作全部转到线上,给算法标记提供了便利。据介绍,该公司的会议目前均转到了线上会议平台,而通过线上平台,可以立即查看有谁参加了会议。还有一些技术可以识别员工与客户的通话,并将通话所讨论的产品标记整理出来,其他人可以按主题进行查阅。“一切都非常数字化。”
信中还指出,Xsolla 已与多家人力资源机构合作,以“帮助您找到一个收入更高、工作更少的好地方”。它还承诺包括 Aleksandr Agapitov 本人在内的团队成员的推荐,并披露受算法影响裁员的员工名单。
自从第一次裁员以来,Agapitov 就公开为公司的决定辩护。在接受俄罗斯媒体 Meduza 采访时,Agapitov 认为,如果一名员工的“数字足迹”没有达到公司的标准,那么他一开始就不适合 Xsolla。
他表示,裁员是 Xsolla 在过去六个月增长放缓的结果,他似乎将部分原因归咎于远程办公降低了生产率。根据采访,Xsolla 去年的收益增长了 80%,但在过去 6 个月里,Xsolla 的年增长率降至 40% 以下。
Xsolla 的做法倒也称不上新鲜,毕竟自远程办公时代开启,各大公司都在琢磨着如何通过数字化的方式监控员工的一举一动,各类监控软件销量极好。
2020 年 4 月份,每一位供职于 Axos Financial 公司的员工都收到了一封邮件,其中提示:企业方面会跟踪你在计算机上的操作、记录你访问过的网站。而且每隔 10 分钟,企业就会截取电脑上的当前内容并保存上传。
所以,都好好干活——否则后果自负。
这家网上银行的 CEO Gregory Garrabrants 在 3 月 16 日接受彭博新闻社采访时评论道,“我们发现,几乎每一位员工都会利用居家办公这种不对称的方式帮自己偷懒。”因此,如果日常任务没有完成,他们的员工“将受到纪律处分,甚至有可能被直接解雇。”
一旦员工做出某些令人担忧的举动,例如打印机密客户名单及履历表、或者与竞争对手联系并准备携内部资料跳槽,InterGuard 等远程办公监控软件会即时向管理人员发出警告。
此外,据 BussinessInsider 报道,为了在远程工作时保持高效率,一些公司开始使用像 Sneek 这样的办公软件进行线上视频会议。但如果告诉你:这款软件会平均每 1-5 分钟调用员工笔记本电脑摄像头,对其工作状态进行拍照,你还会觉得正常吗? 此外,如果老板、同事想要跟某一个人单独联系,只需要点击此人的脸,就能直接拨通并与之对话,且不需要对方同意。
不过,该软件的联合创始人 Del Currie 也表示:员工也可以将软件设置配置为仅手动接受呼叫,或仅可以手动拍摄照片——当然一个大前提是,他们的老板得愿意。
延展阅读:《远程办公监控软件卖爆了:5 分钟一拍照、10 分钟一截屏,这不是第一次了》
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算法对于人类工作的影响逐渐扩大。
2019 年,外国科技媒体 The Verge 声称获得了一份曝光文件,文件显示:亚马逊内部已经构建了一套 AI 系统,可以追踪每一名物流仓储部门员工的工作效率,统计每一名员工的“摸鱼”时间(Time Off Task,简称 TOT),然后自动生成解雇的指令。这份曝光文件的内容多达几十页,有近 900 名员工都是被这套系统判定为“工作效率低”而被解雇。
同年,在南京市建邺区工作的部分环卫工人陆续接到了公司配发的一款智能手环,并被要求在上班期间佩戴。手环除了具备定位功能外,只要环卫工人上班期间在原地停留 20 分钟,手环就会自动发出“加油”的语音,提示环卫工人继续工作。
这件事也在网上引发了热议,不少网友认为:这样“监控”员工的工作,涉嫌侵犯他人隐私、不尊重劳动者个体。
在上了热搜之后,智能手环的配发单位解释称:推广手环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并没有人收到处罚,并且表示,考虑到这一做法另部分人难以接受,目前已经取消 20 分钟提醒功能和“加油”语音提示。
2020 年,人物杂志的《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文章刷屏,该文章指出 AI 系统显著提升了外卖骑手接送订单的能力。借助 AI 算法,平台可以最优化地安排订单,也能给骑手规划最合理的路线。但出于平台、骑手和用户三方效率最大化的目标,AI 将所有时间压缩到了极致,造成的结果就是把外卖骑手置于紧张而又危险的困境中。
2020 年 12 月,网上发布一篇题为《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的文章。该文章指出,美团外卖存在会员与非会员在同一送餐地址、同一外卖商户订餐,会员配送费高于非会员配送费的情况。12 月 17 日,针对用户反馈的 “会员和非会员配送费差异”问题,美团外卖回应称,文中提到的配送费差异与会员身份无关,是定位缓存偏差导致。
2021 年 3 月,复旦大学教授孙金云的“手机打车软件打车”调研,称苹果、安卓不同价,更是将“大数据杀熟”推上风口浪尖。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更快更精准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时也越来越难躲开暗藏的算法陷阱。
无论是员工、外卖员、消费者还是快递员、网约车司机近年都深受算法的影响,我们不否认 AI 技术对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要积极规避这些消极影响。人类的真正优势不是在生产中变得像毫无感情的齿轮一样,而是拥有创造力,并且可以解决问题,如果他们有喘息的空间,相信可以学习得更多并得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