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图源:东方IC 在秋季苹果发布会上,除了iPhone 14系列、AirPods Pro 2、iOS 16等常规软硬件产品,Apple Watch也是此次发布会上的一大重点,苹果一口气发布了Apple Watch Ultra、Apple Watch Series 8和Apple Watch SE三款智能手表系列。 实际上,就在发布会…
在秋季苹果发布会上,除了iPhone 14系列、AirPods Pro 2、iOS 16等常规软硬件产品,Apple Watch也是此次发布会上的一大重点,苹果一口气发布了Apple Watch Ultra、Apple Watch Series 8和Apple Watch SE三款智能手表系列。
实际上,就在发布会开始前两天,就陆续有相关消息传出苹果将推出一款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Apple Watch。有一些报道称,苹果之所以要发布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并且比Apple Watch SE定价更低的Apple Watch系列产品,是因为苹果要为“更积极地争取年轻智能手表用户”而努力。
虽然,苹果发布会上并没有像大家猜测的那样发布一款儿童智能手表,但不可否认,果粉对于苹果版“小天才”是期待的。
苹果完善的生态是其优势,专门为儿童而生的苹果儿童智能手表应该可以和苹果生态中任何一款产品联动。在前几年的一场苹果秋季发布会上,苹果介绍了新的“家人共享设置”功能,依托的硬件是iPhone和Apple Watch,目的是在iPhone和Apple Watch之间带来新的关联,比如可以让家长看到孩子在某个时间有没有出现在特定地方,在一定程度上,这能缓解中国爸爸妈妈们的焦虑感。
苹果家人共享设置
而且一旦苹果儿童智能手表上线,App Store中也一定会出现适配儿童的应用,相较于现在市面上的其他儿童智能手表,生态完善了很多。即便不提苹果的隐私保护和硬件水准,单纯从品牌力上或许就是对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儿童智能手表的降维打击。
在中国,儿童智能手表的市场增长速度很快,因为对很多家庭而言是刚需,最初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方便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就是这个简单的需求,让儿童智能手表在短时间内成了业界增长最为迅猛的科技产品之一。铺天盖地的广告,让很多孩子的手腕上多了一个智能手表。
“碰一碰手表,加个好友吧!”这句话早就成了不少儿童社交时打招呼的见面语。
不得不说,儿童智能手表的确解决了联系孩子的痛点,最早的小天才智能手表在国内儿童手表市场中的份额超过30%,一条尚有蓝海的赛道总会吸引众多玩家入局,小米、华为等也纷纷推出儿童智能手表。
儿童智能手表是一块隐秘却十分庞大的市场,特别是在重视教育的中国,中国儿童产业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约八成家庭的儿童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比重达30%~50%、家庭儿童年平均消费支出达1.7万~2.55万元。而根据相关市场调研机构的统计,2020年儿童智能手表市场规模达到136亿元,并将以20.9%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有望在2023年突破200亿元的规模。
不过,市场大了,入局者多了,总会有乱象。大多数家长都不希望孩子沉迷手机、平板,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儿童智能手表也从单纯提供定位和紧急通讯联络等简单功能,升级为可以拍照、上网、打游戏、社交的“智能手表”,而且还伴随着高端化趋势,融合了人脸识别、听音乐、看视频、健康检测等多种智能功能,儿童智能手表“越来越卷”。
功能越多,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风险越大。儿童智能手表如何避免孩子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干扰?如何保证儿童智能手表的安全性?
这并非杞人忧天,看似能解决家长痛点的儿童智能手表也有不少隐患。根据央视报道,2022年“315信息安全实验室”的工程师测试发现,以抽奖为由头吸引小学生下载一款程序,就能轻易将恶意程序植入孩子的智能手表。随后,在工信部官网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立即查处“315”晚会曝光的信息通信领域违规行为》中强调,针对智能儿童手表安全防护问题,工信部将组织开展全面排查和专项治理,强化技术检测和监督检查,对安全能力不达标的儿童专用移动智能终端,将责令停止销售并依法处置涉事企业,保障未成年人权益。
儿童手表中的一些App在安装后,无需授权就可以获得定位、通讯录、麦克风、摄像头等多种敏感权限,从而轻易获取孩子的位置、人脸图像、录音等个人隐私信息,儿童智能手表就像一个“定时炸弹”。
政府也在不断强化监管,中国教育部门发布通知,原则上禁止儿童携带智能手表上学。福建是首个明确禁止儿童携带电话手表以及其他电子设备进入校园的省份。
2022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国标委发布了推荐性国家标准《GB/T41411-2022儿童手表》,将于今年11月1日起实施。作为首个儿童手表国家标准,标准覆盖了的定位性能、通话、电磁辐射、信息安全等关键质量安全和性能指标,提出了相关评估和检测方法。
安全问题是任何品牌儿童智能手表的护城河,价格和品牌只是部分因素,儿童智能手表的可持续发展之道是能否满足家长更加重视的安全问题。
一方面,厂商在功能开发和商业变现上进行克制和自律,确保安全底线不被突破;另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在安全性方面可以设置细化的准入标准,特别是内容审查上更加严苛,安放好孩子们的“手腕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