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指出,中央企业要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坚持适度超前、科学布局、协调发展,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促进人工智能和行业场景深度融合,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目前,大部分产业都在进行数字化改革,这也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这一过程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数字化不仅提高了各产业的效率,同时也带来了数据的激增。
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掌握着高质量的产业数据,如何挖掘央企数据服务民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中国经营报》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电子首席科学家蒋国飞。
《中国经营报》:央企在数字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大量行业数据积累,这些数据应如何有效利用?
蒋国飞:中国电子作为网信事业的战略科技力量,承担着国家使命。因此,我们积极与众多央企合作,共同打造高质量的行业语料库,即数据集。只有将这些数据打造成高质量的数据集,我们才能将AI能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真正发挥AI的潜力,为各行各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强的驱动力。央企作为大型企业,在行业内拥有大量数据积累,且数字化进程领先,数据的收集与清理也走在前列。我们致力于将这些数据加工成标准数据集,并推动各行业开放共享,以促进更好的发展。
蒋国飞:稀少、不常见的数据对AI的驱动力最大,就像人在面对难题时会学到更多知识、提升能力一样,AI也是通过处理这些复杂数据来增强自身性能。以自动驾驶为例,目前很多虚拟数据都已具备,但事故数据却非常稀少。如果交通部能将全国事故数据整合起来,我估计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能一下子提升两三年的水平。因为那些稀少、不常见的数据对AI的驱动力最大。这就像人一样,面对能力范围内的问题能迅速回答,但可能学不到太多新知识。而面对难题时,虽然可能一时无法解决,但一旦学会,能力就会得到显著提升。AI也是如此。因此,我们与央企合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看到了巨大的机遇。
《中国经营报》:如何将AI能力与央企经济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其在服务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
蒋国飞:数字科技是最具有普惠性的技术,通过架设服务器等方式,可以广泛服务于市民。我们非常希望将AI能力与央企结合,充分服务民生。数字科技,特别是AI技术,具有极强的普惠性。只需架设服务器,就能为大量市民和办事人员提供服务。目前,我们正在多地建设城市智能体。城市智能体是什么?在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治理工作。我们都在谈论各种大数据中心,政府数据治理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包括中国电子正在建设的数据金库、数据要素加工交易中心等,都是为了将数据安全合规地开放出来。
《中国经营报》: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是怎样的?
蒋国飞:在智慧城市建设初期,我们建设了许多数字政务平台,如浙江的“浙里办”之类。这些平台让老百姓可以方便地在线缴费、办理各种手续。数据就像我们的眼睛和耳朵,让我们看到世界发生了什么。而数字政务平台的接口则像我们的手和脚。现在,我们引入城市智能体,就像给城市装上了大脑。它可以动态地组织数据和接口的能力,更好地服务民生。比如,一个市民家里停水了,城市智能体可以根据大模型了解市民的地址和问题,映射到相关数据库,发出实时数据告诉市民:“两公里以外可能在修路,8点恢复供水。”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AI的能力可以充分调动数据和我们已经建设多年的数字政务平台的API接口,协调各种能力,让数字政务和城市服务达到新的高度。相当于每个市民后面都有一个数字办公室主任在协调数据,让各种办事效率更加高效、体验更好。作为中国电子这样的央企,我们一方面在通用AI助力国家更好的发展,帮助国家实施AI战略和数据要素战略;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像城市智能体这样的超级应用,充分利用数据并服务民生,让每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好,帮助社会实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