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北京商报讯(记者刘四红)3月31日,在中关村论坛年会的“AI未来”论坛上,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就AI应用主题发表演讲。会上,他并未直接回应“退出具身智能赛道”争议,不过重点阐述了对AI落地应用与壁垒的观点。“过去20年,互联网行业经历过许多风口,如今看来,这些风口的商业模式都被证明是可行的,但在当年,它们都经历过泡沫期,被人嘲笑,跌入‘死亡谷’,之后又 ……

北京商报讯(记者刘四红)3月31日,在中关村论坛年会的“AI未来”论坛上,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就AI应用主题发表演讲。会上,他并未直接回应“退出具身智能赛道”争议,不过重点阐述了对AI落地应用与壁垒的观点。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朱啸虎再谈AI:不能仅依赖技术,实现商业化至关重要

“过去20年,互联网行业经历过许多风口,如今看来,这些风口的商业模式都被证明是可行的,但在当年,它们都经历过泡沫期,被人嘲笑,跌入‘死亡谷’,之后又从‘死亡谷’重新发展起来。”朱啸虎回顾互联网发展历程时指出,许多如今成功的商业模式,早期都历经波折,AI领域的发展也与之相似。

朱啸虎称,大模型在前两年火爆后,今年热度有所下降,但AI应用企业却迎来爆发式增长,收入增速堪比当年的团购企业,只是这些企业大多低调发展。

朱啸虎强调,大模型的出现极大改变了AI行业格局。例如,腾讯便是大模型开源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这也促使腾讯全力拥抱相关技术。他建议,创业公司不要在底层模型训练上耗费资金,应全力拥抱开源模型,借助现有资源快速发展。

“对于中国科技投资来说,一个重要的点是,科技在成熟之前很难商业化,但成熟之后会迅速实现技术平权。所以我们要思考,技术平权之后谁会受益,相关工具会如何发展。就像大家会想到,大模型推广后,腾讯凭借自身优势迅速占据领先地位。因此,我们一直建议创业公司不要浪费资金去训练底层模型,而是全力拥抱开源模型。”朱啸虎解释道。

朱啸虎也提醒,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技术固然重要,但商业产品更为关键。产品能否让用户愿意付费试用是重点。如今,国内AI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美国也是如此。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大量资金,每个赛道都有十几家公司获得投资,甚至出现了创业公司打价格战的情况。

朱啸虎认为,AI行业竞争激烈,中国企业可先在国内打磨产品和团队,然后出海,利用在非AI能力方面的优势开拓海外市场,如日本、东南亚、中东等地,这些地区对中国AI应用的接受度较高,竞争相对较小。

“很多投资人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如今很多投资人不敢投资AI应用,觉得没有前途,这和十几年前互联网时代大家看不起滴滴、饿了么、小红书等公司如出一辙。当时这些公司甚至送人都没人要,大家质疑App能有什么价值。现在的AI应用创业者要勇于承认,自己可能没有独特的技术壁垒,很多应用都是基于底层模型的能力。但可以在非AI能力方面,比如整合工作流、编辑能力、硬件结合、人机交互等方面建立优势。”朱啸虎总结道,要积极拥抱AIGC,不拥抱AI的企业肯定会被淘汰,但也不要迷信Al,需聚焦尖刀场景尽快落地。这一波AI在应用端存在发展机会,但实现商业化至关重要。企业不能仅依赖技术,还需在技术之外的各个方面做到全球领先,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不久前,朱啸虎称正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一事引发热议。他透露金沙江天使基金在过去几年投过一些早期的具身智能项目,最近几个月都在退出。他强调金沙江创投的投资理念一直强调要聚焦在能够看到清晰的商业化可能性的赛道上,这是该机构在过去20年坚持的投资策略。

朱啸虎直言对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前景存疑,认为当下该领域商业路径不明晰,现有客户多为用于研究或展示,非可持续、创造价值的商业客户,且估值上涨过快,成为早期VC想回避的赛道。

此言论一出,迅速引发多方回应。有人力挺人形机器人赛道,称机器人领域是大赛道,发展蓬勃,有泡沫正常,长期看定能出大公司,还暗示朱啸虎言论或影响其在该领域投资;也有人批评朱啸虎适合短期项目,而AI和人形机器人需长期投入;还有人强调看好具身智能领域,并表达继续奋进决心。

从行业现状来看,人形机器人技术进步显著,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已涉足工业制造、商用服务、科研教育等领域。同时,入局者日益增多,华为、字节等大厂纷纷加码,多地政府也出台政策大力支持产业发展。然而,业内也认为,行业目前仍面临技术瓶颈、成本高昂、商业化落地场景选择困难等问题,距离大规模量产和融入日常生活尚有距离,总体而言,人形机器人行业前景广阔但挑战重重。

文章来自:人工智能实验室

Loading

作者 yinhua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