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美国和欧盟不久前宣布了一项协议,将加快和加强人工智能在五个领域的应用,包括极端天气和气候预报、应急响应管理、健康和医学改进、电网优化和农业优化等。一些美欧媒体声称,此举的目的是在人工智能领域与中国脱钩。美西方真能实现这一目标吗? 要看到,美…

美国和欧盟不久前宣布了一项协议,将加快和加强人工智能在五个领域的应用,包括极端天气和气候预报、应急响应管理、健康和医学改进、电网优化和农业优化等。一些美欧媒体声称,此举的目的是在人工智能领域与中国“脱钩”。美西方真能实现这一目标吗?

要看到,美欧启动在人工智能运用领域的首个合作协议主要有三个目的。

第一,落实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TTC)的成立目标。在2021年6月美国-欧盟峰会上,美欧领导人宣布成立TTC。TTC将欧盟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定义为“致力于推动数字转型和新技术合作的伙伴”,并认为双方的合作基于“共同的民主价值观”。外界认为,双方旨在通过这个平台就技术、数字问题和供应链的关键政策进行合作,通过制定广泛使用的技术和行业标准,以阻止中国在一些高价值行业建立经济主导地位。

第二,美欧以数字经济供应链合作换取共同制衡中国。虽然欧盟在数字治理方面同美国存在竞争,但双方都将供应链政策当作推进双边合作的战略工具。对美国来说,有别于特朗普政府的孤立主义政策,当前拜登政府正试图缓和同盟友之间的矛盾,争取拉欧洲合力遏制中国发展。对欧盟来说,旨在以数字经济供应链合作为突破口,通过同意配合美国,既可换取美国对欧盟在数字经济技术和设备上的支持,又能为今后欧美在众多议题上更好协调打下基矗

第三,为扩大版的以科技制华全球战略打“前哨战”。这一合作目前仅限于美欧之间,但未来或有其他国家受邀加入。同时,此次双方均提及新协议建立在《互联网未来宣言》基础之上。这不免让人联想到去年4月,美国、欧盟及英澳日等发起《互联网未来宣言》,宣称要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开放、自由、可靠和安全的互联网及数字技术”。这同TTC一样,以意识形态划线。可以预见,美西方一些人企图将意识形态因素全面注入科技领域。

当前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全球第一方阵,面对美欧这次在人工智能运用领域的合作,我们在做出应对之前要清楚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一是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和专利的数量和质量均实现大幅飞跃。得益于国家对人工智能行业的支持鼓励,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研究实现了大幅提升。从数量来看,2021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数量是位居第二位的美国的2倍。2018年-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比第二名及第三名国家申请量的总和还要多出一倍。从质量来看,以“被引用数”进入前10%的论文数量作为论文质量指标,2021年,中国论文数量居世界首位,比美国多出70%。

二是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应用市场,决策类应用成长最为迅速。截至目前,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企业数量接近4000家,是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应用市常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应用方向分为决策类、人工智能机器人、视觉类、语音及语义,其中决策类规模增速最快,特别是在互联网和金融行业正实现快速落地。

三是中国人工智能基础层发展相对薄弱,同美国相比差距较大。从产业链来看,人工智能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其中基础层指算法、软件和平台,以及支撑运算的硬件。当前,我们更侧重技术层和应用层,基础层相对较弱。从软件来看,大多数中国研究者使用由美国开发的TensorFlow和PyTorch,它们是当前全球最受欢迎的开源深度学习框架。国内仅极少数头部企业具有自主研发底层软件框架能力。从硬件来看,当前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大部分高端芯片来自美国的英伟达、英特尔、谷歌、微软、IBM等。

二战之后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产业链分工,美国作为消费国,输出需求、货币流动性和规则标准,中国则是主要的制造生产国。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主导的分工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当前,美国正全方位阻止中国产业升级,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企图撤掉中国向产业链高端攀登的梯子。这是其推动科技领域“脱钩”的战略目的。

虽然全球产业链分工正加速重塑,美国正逐渐从“离岸外包”向“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转型,但其结果并不以华盛顿的意志为转移,美西方难言放弃中国。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具备完善的产业配套、巨大的市场规模、丰富的人才储备、强大的政府支持,这些特定的要素资源条件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布局发展提供支撑。中国拥有大量的数据、大规模的计算和应用场景,对硬件的需求量巨大,为美西方人工智能企业贡献了大量营收。一旦“脱钩”,美西方企业很难短时间找到替代者,更多的企业将会开发出适应中国市场需要而且不违反美国禁令的产品。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通过组建高能级创新联合体,提高基础研究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突破制约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层发展的瓶颈。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将创新技术变成产品,加快落地应用。

Loading

作者 yin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