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面临巨大压力,除了师资队伍、实验条件、图书资料等严重短缺外,校区土地面积、建筑面积也呈现严重不足的态势。为此,高校纷纷建设新校区,甚至异地办学。

2017年刚过去三个多月,相继就有广西5所高校将建新校区、华南理工大学建设广州国际校区、中央民族大学拟建青龙湖新校区、中国人民大学拟建深圳校区、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等8所天津高校将搬迁至新校区等新闻报道。此外,山东大学建设主校区的消息在年初也曾引发公众热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在建和已建的高校新校区超过200个。然而,由于很多高校新校区地理位置偏僻、配套设施匮乏、交通也不便利,新校区的建立在缓解高校办学压力的同时,也给学生和教职工等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造成不小的影响。

 高校都有多少校区?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都有多少校区?由于工作量实在太大,难以全部统计。不过,从我国最著名的985高校校区数统计结果来看,985高校已经运行和拟建的校区达到140个,平均每所高校超过3个校区。其中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校区数较多,基本上都超过了6个。

此外,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校区数也超过了4个。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大等高校校区数相对较少,基本都在3个以下。

985高校校区数(含拟建校区)不完全统计结果如下(985高校校区数主要来自各高校官网以及公开的新闻报道,不含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如有错误或遗漏,欢迎留言指出):

部分985高校的校区清单

985高校 数量 本地校区 异地校区(分校)
北京大学 6 燕园、医学部、昌平、大兴、圆明园 深圳
中国人民大学 3 校本部 苏州、深圳(拟)
清华大学 3 校本部、美院 深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 校本部、沙河 青岛(拟)
北京理工大学 2 魏公村、良乡
中国农业大学 3 东校区、西校区 烟台
北京师范大学 2 新街口、沙河
中央民族大学 2 魏公村、青龙湖(拟)
南开大学 2 八里台、津南
天津大学 2 卫津路、北洋园
大连理工大学 3 主校区、开发区 盘锦
东北大学 3 南湖、基础学院、浑南
吉林大学 6 前卫、南岭、新民、朝阳、南湖、和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 3 哈尔滨 威海、深圳
复旦大学 4 邯郸路、江湾、枫林、张江
同济大学 4 四平路、沪西、沪北、嘉定
上海交通大学 5 闵行、徐汇、法华、七宝、卢湾
华东师范大学 2 中山北路、闵行
南京大学 2 鼓楼、仙林
东南大学 3 四牌楼、丁家桥、九龙湖
浙江大学 8 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 舟山、海宁(建)、宁波(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5 东区、西区、南区、北区、中区(建)
厦门大学 3 校本部、海韵、翔安
山东大学 8 中心、洪家楼、趵突泉、千佛山、软件园、兴隆山 威海、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 3 崂山、鱼山、浮山
武汉大学 2 主校区、医学部
华中科技大学 2 主校区、同济医学院
湖南大学 2 南、北
中南大学 6 校本部、南校区、新校区、湘雅医学院老校区、湘雅医学院新校区、铁道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4 一号院、二号院、三号院、四号院
中山大学 4 康乐园、医学院、大学城 珠海
华南理工大学 2 五山、大学城
四川大学 3 望江、华西、江安
电子科技大学 3 清水河、沙河、九里堤
重庆大学 4 校本部、建大、建专、虎溪
西安交通大学 3 兴庆、雁塔、曲江
西北工业大学 2 友谊、长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 南校区、北校区
兰州大学 8 盘旋路、榆中、医学、一分部、二分部、草业学院、第一医院、第二医院

(微信公众号林墨整理)

图片

高校纷纷建设新校区

从985高校校区数统计来看,除大学合并外,导致校区分散的另一个原因是新校区的兴建。

2000年以来,在很多高校林立的城市中,都规划了一个甚至多个大学城,并以优惠政策吸引市内发展受限的高校入驻,很多高校因此纷纷建设新校区。

比较著名的大学城包括包括北京的沙河大学城(入驻高校有北航、中财、北邮、北师等)、良乡大学城(北理、北京中医药、首师等),上海松江大学城(上外、东华等),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华南师大、暨南大学等),南京的仙林大学城(南京大学、南师大等)、江宁大学城(东南大学、南航、河海等),西安的长安大学城(西工大、西电、陕师大、西北大学等),重庆大学城(重庆大学、三军医、重庆医科、重庆师大等),成都的温江大学城(西南财经、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苏州大学城(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西交利物浦大学等)和深圳大学城(北大、清华、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等)等。

随着深圳、青岛等城市大力吸引名校办学,新一波高校新校区建设潮拉开序幕。从去年开始,不少名校都开始在深圳和青岛签约建设新校区,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都计划在深圳建设新校区,而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等一大波名校也都计划在青岛建设校区或研究院等。

此外,万众瞩目的雄安新区日前已经成立,不少媒体分析称,未来部分在京高校迁入雄安在所难免,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顶尖名校也有可能建立雄安分校,未来雄安新区或将诞生一大批高校新校区。

新校区越来越远

与扩招前的一代人相比,如今的高考生离大学很“近”,2015年全国高考录取率接近75%;但是,兴高采烈报到的大学新生,经常发现校园很“远”,很多学生在新校区度过自己的大学岁月。新校区恢弘的建筑、现代化的设施,让人感受到便利;远在郊区的地理位置,匮乏的配套设施,又也给学生和老师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赵引:郊区大学城成了地方建设的开路者——在偏远的地方划定校区,将各个学校搭配组合迁往新址,然后才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进而推高大学城附近房价,增加土地产值,吸引人口购房定居,建立产业园。但是,大学不应该成为地方发展的牺牲品,大学更不应为了廉价的土地,把自己的学生丢到荒无人烟的远郊。

@隋雪纯:山东某高校文学院本部在中心校区,而大一新生却在软件园校区,至大二方搬回中心校区。虽然,学长、学姐时常表达对软件园校区不会爆满的图书馆、四人间宿舍的怀念,但是身处软件园校区的我们,实在是羡慕他们更多一些。新校周边过于空旷,邮局、超市、医院等基础设施尚未齐全。在社团纳新、艺术节等文化活动方面,新校区总被边缘化。

@琐碎的小时光:刚上大学的时候,室友感叹:“没想到读个大学还到村镇来了,太乡下了!”去看个电影,都要坐半个小时的公交,并且每一趟都挤满了人。但是,与在市区的老校区相比,新校区面积大了几倍,而且也建设得很漂亮。此外,在郊区更安静,不会让人心浮躁,能“好好当个大学生”。

@胡波:一些建设比较早的大学城,城区和郊区之间的公交、地铁都通了,周边房地产,超市,步行街,商场,娱乐餐饮等设施也都建了起来,这给外来务工人员也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之前在郊区的新校区很难听到普通话,如今,说普通话的学生多了,逐步带动当地人讲普通话。大学对当地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lcw:我的新生入学教育这样介绍新校区:“在这里,赚钱最多的不是我们老师,而是开校车的司机,最发达的产业是校车业。”虽说去市里很困难,但是校园湖边漫步的水鸭,雕塑广场上轮滑少年的身影,图书馆里满满当当学习的同学,教学楼墙面上垂挂着的书画,都是大学生命力的展现。虽然远一些,可是繁荣的快递业也能让生活很方便。

@Camomile:我就读的新校区位于苏州独墅湖高教区,附近除了本校,还有一些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研究生院。但是,想象中良好的学术氛围并不存在,各校对外开放的程度不高,院系设置也很单一,可借鉴的学术资源有限。新校区的学生都向往着拥有百年历史,地处姑苏繁华地段的本部,却又为新校区完备的硬件配置暗自庆幸。

 

诶?说好的“大学生活”呢?怎么就成了“下乡生活”?

对,没错,说的就是你,传说中的“闵大荒”。

“闵大荒”,特指近些年搬到上海闵行区的一些高校校区,因为闵行区距市区较远,在上海的城市发展中相较缓慢,搬去的校区大多占地极广,周边设施却不如在市区方便,因此这里被特称为“闵大荒”。

图片

在到底哪所学校更偏远这件事上,上海“闵大荒”绝对有姓名。

但华东师范大学的主校区和闵行校区起码还有一条直通两校区的上海地铁5号线,车程只需1小时25分钟,睡一觉就过去了。

放在北京,别说学生,北京的社畜们都该羡慕了,“比我每天上班挤地铁的时间都短”。

图片

北京理工大学已经有一部分搬到了房山区的良乡大学城,他们走一趟也是一个半小时起步,但是要转三班地铁,从4号线到9号线再转房山线,光是想想一路上要盯着换乘站连个觉都不能睡,都觉得累死了。

不过有地铁直达就知足吧,北京电影学院也在今年开始搬迁到怀柔校区,那可就没有地铁可以直达了,最快的方式是转三趟公交车,全程要两个小时,万一遇上堵车,那就等着吧。

图片

更离谱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深藏在北京怀柔的大山里,来往市区,通勤是火车。

但至少这些学校还在同城,跨市区的校区更是心累。

渭南师范学院将部分专业从渭南市直接搬迁到了富平县,从一个校区到另一个校区是需要去客车站买票的。

同省跨市的校区其实还不够远,更远的是双一流学校的异地校区,截止到教育部叫停之前,有一些学校已经在异地办了上百个校区。

为啥校区越搬越远?

实际上高校越搬越远有着一条清晰的逻辑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后,国家的工业发展进入飞速时期,人才的需求量激增,高校从那时候开始大面积扩招。

同期,工业发展带来的城市人口规模也在快速上涨,本在城市边缘地区的高校渐渐成为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的中关村在上世纪90年代还只是一片荒地,但现在已经是北京重要的科技园区。

图片

一方面高校有着外拓的需求,另外,城市新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也有着人才的需求,哪怕最终产业发展没有带来多大影响,但高校的落地为地方或者郊区的发展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闵大荒”作为上海最落后的地区之一,自十年前各大高校陆续搬迁,已经从一个死气沉沉的老工业区逐渐唤起生机和活力,城市环境也因此而更加美观。

甚至,因为年轻人的存在,这里的老工业设施在滤镜的加持下充满了艺术气息。

据报道,上海新的科技产业园、金融集聚区也陆续在闵行区各大高校的周边相继落户并开工建设。

图片

可以这样说,以搬迁来的高校为核心,用十年的时间再建了一座城。

对于老师们来说,新校区放到郊区也有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地处安静,备课、搞科研都能踏实安心,在郊区置业买房,压力也会小很多。

而作为学生的你,每天醒来看着外面荒凉而广阔的风景,按捺住自己跑去市区灯红酒绿的心,不如先来三省吾身:实验完否?SCI发否?书读否?

Loading

作者 aiforum

发表回复